Connection:close
HTTP 协议
如果浏览器是 Google 出品的,它不会使用 HTTP 协议来获取页面信息,而是会与服务器端发送请求,商讨使用 SPDY 协议。
- 如果浏览器使用 HTTP 协议而不支持 SPDY 协议,它会向服务器发送这样的一个请求
-
GET / HTTP/1.1 Host: google.com Connection: close [其他头部]
“其他头部”包含了一系列的由冒号分割开的键值对,它们的格式符合HTTP协议标准,它们之间由一个换行符分割开来。(这里我们假设浏览器没有违反HTTP协议标准的bug,同时假设浏览器使用 HTTP/1.1 协议,不然的话头部可能不包含 Host 字段,同时 GET 请求中的版本号会变成 HTTP/1.0 或者 HTTP/0.9 。)
HTTP/1.1 定义了“关闭连接”的选项 "close",发送者使用这个选项指示这次连接在响应结束之后会断开。例如:
不支持持久连接的 HTTP/1.1 应用必须在每条消息中都包含 "close" 选项。
在发送完这些请求和头部之后,浏览器发送一个换行符,表示要发送的内容已经结束了。
- 服务器端返回一个响应码,指示这次请求的状态,响应的形式是这样的
-
200 OK [响应头部]
然后是一个换行,接下来有效载荷(payload),也就是 www.google.com 的HTML内容。服务器下面可能会关闭连接,如果客户端请求保持连接的话,服务器端会保持连接打开,以供之后的请求重用。
- 如果浏览器发送的HTTP头部包含了足够多的信息(例如包含了 Etag 头部),以至于服务器可以判断出,浏览器缓存的文件版本自从上次获取之后没有再更改过,服务器可能会返回这样的响应
-
304 Not Modified [响应头部]
这个响应没有有效载荷,浏览器会从自己的缓存中取出想要的内容。
在解析完 HTML 之后,浏览器和客户端会重复上面的过程,直到HTML页面引入的所有资源(图片,CSS,favicon.ico等等)全部都获取完毕,区别只是头部的 GET / HTTP/1.1 会变成 GET /$(相对www.google.com的URL) HTTP/1.1 。
如果HTML引入了 www.google.com 域名之外的资源,浏览器会回到上面解析域名那一步,按照下面的步骤往下一步一步执行,请求中的 Host 头部会变成另外的域名。